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企混改資訊
2019-04-28
自2019年4月8日晚間,格力電器公告透露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擬轉讓15%股權的消息后,各種猜測就紛至沓來。阿里巴巴、京東、富士康、厚樸投資等紛紛成為各路消息中可能的“接盤俠”,但卻又很快被格力方面一一否認,而在這些潛在的投資方中,只有厚樸投資肯定地表達了投資意愿,令此次股權轉讓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更令人疑惑的是,作為珠海國資委控股的市屬國企,珠海市的明星企業(yè),格力集團為何會放棄絕對控股的地位,轉讓旗下最優(yōu)質的企業(yè)股權?更何況,格力電器所代表的高端制造業(yè),正是格力集團近年來提出的“一個核心、四大支柱”綜合發(fā)展格局的核心。
而這次轉讓完成后,格力電器的所有權性質或將改變,以董明珠為核心的格力電器管理層是迎來更有默契的戰(zhàn)略投資者,帶領企業(yè)走向更好的未來,還是遭遇更嚴厲的“婆婆”,管理層與投資人貌合神離?甚至干脆啟動MBO(管理層收購),自己當家做主,抑或是重現“野蠻人敲門”的一幕,獨自面對資本的殘酷?
一切尚無定論,一切皆有可能。
“嫁女”疑云
這并非格力集團第一次轉讓格力電器的股權。梳理格力電器的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自1991年成立以來,格力電器一直隸屬于珠海國資委100%控股的格力集團。1996年,格力電器通過換股上市,彼時格力集團持股60%,直到2005年之前,持股一直在50%以上。
2005年12月,格力電器發(fā)布股改方案,公司將先股改再引資,現有管理層保持不變,同時實施MBO方案。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開始后,格力集團向主要經銷商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轉讓10%股權,使其成為格力電器第二大股東,格力集團持股比例由58.66%降至29.74%。
此后,格力集團數次轉讓所持格力電器股份,截至2018年三季報,格力集團持股比例為18.22%,仍是第一大股東。但在這一過程中,格力電器破除了一股獨大,形成了相對分散制衡的股權結構。
根據4月8日格力電器的公告,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這就意味著,轉讓完成后,格力集團持股比例為3.22%,失去第一大股東地位,格力電器則可能從一個地方性國企,轉變?yōu)橐粋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公司的治理結構將發(fā)生巨大變化。
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策?對此,珠海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以“暫不回應,以免影響企業(yè)經營”為由,拒絕了《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要求,但對關于“珠海國資布局”的提問,表示“方向是對的,但現在不便回答”。
此前有媒體引述珠海國資委的回應,稱“股權轉讓有利于格力集團深化改革,有利于激發(fā)格力電器發(fā)展活力,推進格力股權轉讓可引進有效的戰(zhàn)略資源,促進格力電器的高質量發(fā)展”。
查閱珠海國資委近幾年的相關政策發(fā)現,早在幾年前,珠海國資委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對市屬國資進行布局。去年9月,珠海國資委發(fā)布《珠海市國資國企質量提升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到2021年,珠海市屬國有資本基本實現向支撐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重點和優(yōu)勢產業(yè)集中,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培育、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現代服務業(yè)壯大、傳統(tǒng)產業(yè)改造提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完成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yè)戰(zhàn)略性重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見中,提出通過創(chuàng)投基金發(fā)展新興產業(yè)。充分發(fā)揮各類創(chuàng)業(yè)投資主體作用,優(yōu)化選擇投資項目,圍繞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yī)藥等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未來產業(yè),到2021年,累計投資“獨角獸”企業(yè)1到2家、“獨角獸”潛力企業(yè)10家以上,拓展國有資本涉及領域,而在被點名的創(chuàng)業(yè)投資主體中,就包括格力集團。
2016年,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隨后格力集團新領導層提出“二次創(chuàng)業(yè)”,希望再造新格力。此后,在堅持高端制造業(yè)這一核心不動搖的基礎上,格力集團利用自身各類優(yōu)勢資源,明確了“四大支柱”產業(yè),即以格力金投為主體的金融投資板塊、以格力建投為主體的建設投資板塊、以格力海島為主體的海島旅游板塊、以建安集團為主體的建筑安裝板塊,逐步形成了“一個核心、四大支柱”綜合發(fā)展格局。
作為核心產業(yè)載體的格力電器也不辱使命,成為格力集團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根據今年1月17日格力電器發(fā)布的2018年業(yè)績預告,格力電器2018年營業(yè)總收入將達2000億元至2010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達260億元至270億元,同比增長16%至21%,去年每股收益約4.32元。
有業(yè)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按照4月8日公告所述,本次轉讓價格不低于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若按照格力電器停牌前30個交易日均價45.59元測算,15%的股權價值411億元。
這筆巨資,使得格力集團無論是開展“二次創(chuàng)業(yè)”,還是完成珠海國資委賦予的使命,都具備了可能性。
混改標桿
在很多專家看來,在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的關鍵節(jié)點,此次格力集團的股權轉讓具有標桿意義。“實際上,經過幾輪的減持,現在的格力電器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企業(yè),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說,此次減持解決了以往國企混改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中國企業(yè)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一是此次轉讓的是優(yōu)質資產,而非劣質資產。李錦介紹,此前,國有股權轉讓很少有格力電器這樣的“白馬股”,民企得不到效益,自然沒什么興趣。而且從國有股東角度,希望通過引入民企,將不好的資產剝離出去,這對于民企而言,也不公平。“要讓優(yōu)質資產形成突破,這是成功的思路。”
二是在完全競爭領域,國資可以不控股,也可以不要求國資控股,這是一個趨勢。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指導意見》,國企被分為公益類和商業(yè)類,其中,商業(yè)類國企分為商業(yè)一類和商業(yè)二類,前者是處于充分競爭的商業(yè)類國企,占到50%~70%,后者是主業(yè)處于關系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性領域的商業(yè)類競爭類企業(yè)。目前,商業(yè)類國企清退較慢,格力股權轉讓一旦成為標桿,對推進對國企改革的分類很有意義。
4月16日,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fā)言人彭華崗在2019年中央企業(yè)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上,就格力混改表示,“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有這樣一個政策,對于處于充分競爭領域的商業(yè)類企業(yè),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可以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
此外,李錦認為,格力混改引發(fā)了人們對國企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關注,以董明珠為代表的國有企業(yè)職業(yè)經理人,作為經營者已經成為企業(yè)經營權的實際控制人,并引起了所有者所有權的變化,這本身是更值得關注的新焦點。
李錦認為,之所以認為格力混改是個標桿,是因為這是聯通混改一年多以來的又一個沖擊波,下一步國企改革怎么做,尤其是試點出臺的時間和高層的態(tài)度,大家都在分析、揣測,所以格力股權轉讓的消息出來以后即刻成為焦點,都期待從它的走勢分析下一步的方向。此外,格力所在地珠海是經濟特區(qū),改革開放的前沿,也天然具有成為標桿的基因。
“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了這么多年,其實本身面臨著一個困境。”北京大學光華高層管理教育中心執(zhí)行主任羅煒向《中國新聞周刊》進一步解釋,從國資委的角度講,運營較好的國有企業(yè),退出的意愿普遍偏低,而對于那些運營效率偏低的國有企業(yè),非國有資本或者其他的企業(yè)參與的積極性卻又偏低。
因此,從事后來看,真正混改能夠推進并完成的,一定會陷入到一種狀況,即標的物不會是最好的,也不會是最差的。對于民企而言,真正愿意參與的,第一類就是所謂受限制的行業(yè),原來民企沒法做,通過混改可以參與進來。但從聯通的混改可以發(fā)現,這種受限行業(yè)的混改,民企只能是參與,只能做一個被動的投資者,想從公司治理層面,或從其他戰(zhàn)略意圖影響被混改的企業(yè),其實很難。
第二類就是涉及不受限制的行業(yè),但是運營效率又不是那么低的國企,民企加入進來后,可以通過民企的管理理念、管理效率等方面對國企進行改造和整合,從而實現協同性發(fā)展,但實際上,民企想要完全從并購的角度改變國企也是很難的,因為國企和民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
“而格力完全不同,它所處的行業(yè)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yè),國有資本從這里面逐步退出,是符合國家戰(zhàn)略的大趨勢和定位的。”羅煒表示,格力是一個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不僅是從營收,更重要的從管理效率來講,都是相當好的。“這樣的國有企業(yè)愿意拿出來,讓非國有資本參與混改,其意義是很不一樣的。”
誰來接盤?
盡管格力電器是一個優(yōu)質標的,但最終花落誰家還沒有定論。目前,業(yè)內對于接盤方的猜測有三種,一是民企接盤,二是國企或更高一層國資委接盤,三是管理層收購(MBO)。
格力的股權轉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的萬科,同樣是優(yōu)秀的管理層團隊,第一大股東同樣是國企,同樣股權分散,也同樣經歷了野蠻人敲門。最終,萬科引入了深圳國資委下屬的深圳地鐵,才讓萬科股權之爭平穩(wěn)落地。
格力是否會走萬科的老路?對此,多位受訪者皆認為不太可能,“否則就是一種倒退”。
多年來,珠海國資委作為格力電器的大股東,對格力有著較強的干預和控制,而格力電器在國企的體制下,公司的經營效率也受到限制。事實上,作為一家國資控股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經常“脫韁”,不完全按珠海國資委的意志行走。
因此,以董明珠為核心的管理層,是否會啟動MBO,乘機拿下格力的所有權,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可能。在羅煒看來,“這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但不光是幾個高管,而是利用員工持股平臺加上管理層的力量,共同來完成這場收購,介于管理層收購和華為模式之間的一種形式。”
實際上,早在2016年,董明珠為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曾發(fā)起過員工持股計劃,參加對象為對公司整體業(yè)績和中長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骨干、員工,參加對象的總人數不超過4698人,其中包含董明珠等6名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核心骨干及員工。
但最終,這一作價130億元的收購案因遭股東大會,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反對而宣告失敗,董明珠甚至在股東大會當場發(fā)飆,后來不惜以個人名義投資,以17.46%的持股位列第二大股東,接著更是發(fā)起“一言堂”,力推格力電器與珠海銀隆的關聯交易。
兩年過去了,這場投資似乎并沒有帶來預料中的效益,反而讓董明珠面臨巨大的壓力。但在清華大學全球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朱恒源看來,投資人愿賭服輸,使得市場機制得以形成,經過長期的博弈,最終篩選出有企業(yè)家精神、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成了資源配置的決定者。這在民企中可以做到,但對于負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的國企而言,一場失敗的投資,很容易就背負上“讓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因此,國有企業(yè)股份能不能在市場中進行公平交易,是這一輪國企改革的一大看點。
朱恒源認為,在一個公平的市場機制下,企業(yè)家可以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同時那些投資于他的人,對投資他的行為負責,因此,珠海銀隆的投資,可能會讓董明珠損失一些資金和所謂的信任。但朱恒源認為這些都不會是啟動MBO的障礙,“啟動MBO,她不需要一呼百應,只要是有共同目標的‘幾人應’,甚至‘一人應’就行,這對她而言,不難辦到。”
朱恒源曾經在一次論壇上與董明珠有過接觸,董明珠對格力電器的毫不掩飾的感情令他欣賞,“一提到格力,就像說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正因為如此,在各類分析中,管理層收購的可能性非常大。
有券商做過分析,格力電器管理層和第二大股東京海擔保是一致行動人,京海擔保的主要股東是格力的核心經銷商,持有格力電器8.91%的股權,再加上董明珠所持格力電器0.74%的股權,兩者共持有格力電器股權9.65%。由于格力電器的股權結構比較分散,所以,以董明珠為首的管理層只需再收購格力電器7%~8%的股權,就可以掌握格力電器董事會的主導權。
“對于格力電器這樣的優(yōu)質標的,資金層面不是大問題,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珠海國資委是否能夠認可并接受管理層收購。”羅煒說。而截至發(fā)稿,珠海國資委依然沒有對此公開表態(tài)。
除了管理層收購,朱恒源認為引入一個能夠駕馭復雜局面,有產業(yè)升級的相關經驗和資源的投資人,也能夠幫助公司繼續(xù)往前。
隨著國家對房地產的限制,家電行業(yè)也進入飽和,格力電器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向多元化發(fā)展轉型,對此,董明珠已經開始布局,在獲得連任后,喊出在2023年沖刺6000億元營收的口號,并規(guī)劃了格力電器多元化藍圖,將來要形成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和通信設備四大板塊。
在羅煒看來,格力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除了家電行業(yè)之外,在其他的領域有沒有足夠的儲備?包括管理能力層面的儲備、技術層面的儲備、人力資本的儲備等。
而更大的不確定性在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董明珠是否會繼續(xù)發(fā)揮“一言堂”風格,出現更多的“銀隆事件”?這也是朱恒源強調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時不能忽略股權市場的原因,“一個好的投資人,既要讓管理層有激勵,也要有制約,這種制約不是干預經營決策,而是制約可能發(fā)生的風險。”
也正因為如此,朱恒源認為并不需要擔心股權分散和“野蠻人敲門”,所有的股權投資都是基于對未來的判斷,“只要你能給股東帶來穩(wěn)定的收益,作為財務投資者,沒有必要去干預管理層的決策,更沒有必要換掉管理層。”
來源:觀察者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